乔山人善琴
徐珂〔清代〕
国初,有乔山人者善弹琴。精于指法,尝得异人传授。每于断林荒荆间,一再鼓之,凄禽寒鹘,相和悲鸣。后游郢楚,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。邻媪闻之,咨嗟惋叹。既阕,曰:“吾抱此半生,不谓遇知音于此地。”款扉扣之。媪曰:“吾夫存日,以弹絮为业。今客鼓此,酷类其声耳。”山人默然而反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开国初年,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。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,曾经得到过高人传授。他常常在荒山野岭,多次地弹奏,使飞鸟感到凄凉,使鹘鸟感到寒冷,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。后来(他)游历到楚国,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。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,非常感动,不禁感叹惋惜。(曲子)已经弹奏完了,(乔山人)叹息道:“我弹琴大半辈子,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!”(乔山人)敲门问她,老妇人说道:“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,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。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,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!"乔山人一句话都没说地走开了。
注释
尝:曾经
鹘(gǔ):一种凶猛的鸟。
运用手法
每于断林荒荆间,一再鼓之,凄禽寒鹘,相和悲鸣。”通过侧面描写烘托,表现出乔山人技艺之高超,连鸟禽都为之悲伤。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赞叹,和《口技》都从侧面和正面进行描述的,侧面更能突出乔山人琴技超群,也表现出了乔山人因知音难寻的伤心心情。
简析
这段故事,不仅是对乔山人琴艺高超的赞美,更是对人生际遇无常、知音难觅的深刻感慨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真正的理解与共鸣往往难以寻觅,那些貌似得到的理解,可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。此文侧面突出乔山人琴技超群,也表现出他因知音难寻的伤心心情,令人不禁反思起人与人之间难以言喻的距离与隔阂。
徐珂
徐珂(1869年-1928年),原名昌,字仲可,浙江杭县(今杭州市)人。光绪年间(1889年)举人。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。参加南社。曾担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的幕僚,不久离去。1901年在上海担任了《外交报》、《东方杂志》的编辑,1911年,接管《东方杂志》的“杂纂部”。与潘仕成、王晋卿、王辑塘、冒鹤亭等友好。编有《清稗类钞》、《历代白话诗选》、《古今词选集评》等。 3篇诗文 10条名句
莺啼序
程颂万〔清代〕
情天靓霞界暝,殢淞帘梦雨。骑来晚、重系筝坊,看花人似前度。怨尊共、山颦易夕,欢场事往仍孤注。检衫尘闲证,钗钿黯埋花絮。
旧劫仙巢,涎尾燕子,指神山甚处。尽惆怅、惊浪蓝桥,殿鸾人换歌舞。傍荆驼、宵回绣毂,彩幡下、琉璃交护。惜刚风、轻锁瑶房,质迷空雾。
西王母笑,北烛人归,画图眷旧侣。谩问讯、浣溪春骑,踏月呼影,罨画移家,废弦安谱。匀蛾倦碧,量腰惊瘦,生来随分能倾国。阅兴亡、只在斜阳渡。新亭涕泪,阑干拍遍无人,劝客惜取金缕。
雕屏暖烛,剩说无双,尚旧家燕户。暗替数、相思徽轸,入破涛声,凤咽仙山,雁迷平楚。关河坠羽,开天遗事,黄金何物能铸泪。甚风波、容易蠡舟去。登楼无那秋悲,第一江山,断魂见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