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译文
善良的行为会得到好的回报,恶劣的行为会有坏的报应。有时不见报应,乃是报应的时间还未到。
注释
恶报:原为佛教语,谓行恶事而自食恶果。后泛指坏的报应。
简析
此文中“报”字的重复与对仗结构,形成口耳相传的训诫力度,成为古代基层社会最普世的“柔性法理”;虽然过度简化善、恶的必然关系,但作为朴素道德共识,至今仍在民间话语中发挥行为规约作用。
念奴娇·凤凰山下
张红桥〔明代〕
凤凰山下,恨声声玉漏、今宵易歇。三叠阳关歌未竞,哑哑栖鸟催别。含怨吞声,两行清泪,渍透千重铁。重来休问,尊前已是愁绝。
还忆浴罢描眉,梦回携手,踏碎花间月。漫道胸前怀豆蔻,今日总成虚设。桃叶津头,莫愁湖畔,远树云烟叠。寒灯旅邸,荧荧与谁闲说?
沉醉东风·闲情
陈铎〔明代〕
铺水面辉辉晚霞,点船头细细芦花,缸中酒似渑,天外山如画,占秋江一片鸥沙。若问谁家是俺家,红树里柴门那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