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棋
苏轼〔宋代〕
予素不解棋,尝独游庐山白鹤观,观中人皆阖户昼寝,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,意欣然喜之,自尔欲学,然终不解也。儿子过乃粗能者,儋守张中日从之戏,予亦隅坐,竟日不以为厌也。
五老峰前,白鹤遗址。
长松荫庭,风日清美。
我时独游,不逢一士。
谁欤棋者,户外屦二。
不闻人声,时闻落子。
纹枰坐对,谁究此味。
空钩意钓,岂在鲂鲤。
小儿近道,剥啄信指。
胜固欣然,败亦可喜。
优哉游哉,聊复尔耳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庐山的五老峰前,白鹤古道的遗址仍留存着。
茂盛的长松下荫凉的庭院,清风和煦,阳光正好。
我时常独自游览,在山中没有遇见一个人。
不曾听见说话声,常听见落下棋子的声音。
二人对坐下棋,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。
用空的鱼钩钓鱼只是想感受垂钓乐趣,哪里是为了鲂鲤呢?
小孩近于棋道,心中笃实,随指而落。
下棋获胜了,自然高兴;失败了,也是可以愉快自然的。
姑且就这样罢了,生活本应该悠闲自在。
注释
风日:风与日。指天气。
谁欤:表示感叹,跟“啊”相同。
纹枰:
简析
《观棋》是一首四言古诗。词前小序自述不解棋艺,却在庐山白鹤观中偶遇棋声,于古松流水间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与启迪,萌生了学棋的念头。此诗先构建出一个幽静而美好的环境背景,为下文棋趣的展现铺垫氛围;接着以垂钓为喻,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棋艺乃至人生的看法:不在于胜负得失,而在于过程中的享受与领悟;最后通过儿子对棋艺的粗通,以及自己虽不精通却能终日观棋不厌的情景,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乐趣在于随遇而安、悠然自得。整首诗笔触清新淡雅,描绘了一幅超脱尘嚣、沉浸于自然与棋趣之中的生活画面。
苏轼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3785篇诗文 4820条名句
水调歌头·落日古城角
辛弃疾〔宋代〕
落日古城角,把酒劝君留。长安路远,何事风雪敝貂裘。散尽黄金身世,不管秦楼人怨,归计狎沙鸥。明夜扁舟去,和月载离愁。
功名事,身未老,几时休。诗书万卷,致身须到古伊周。莫学班超投笔,纵得封侯万里,憔悴老边州。何处依刘客,寂寞赋登楼。
汉宫春·立春日
辛弃疾〔宋代〕
春已归来,看美人头上,袅袅春幡。无端风雨,未肯收尽余寒。年时燕子,料今宵梦到西园。浑未办、黄柑荐酒,更传青韭堆盘?
却笑东风从此,便薰梅染柳,更没些闲。闲时又来镜里,转变朱颜。清愁不断,问何人会解连环?生怕见花开花落,朝来塞雁先还。
文氏外孙入村收麦
苏辙〔宋代〕
欲收新麦继陈谷,赖有诸孙替老人。
三夜阴霪败场圃,一竿晴日舞比邻。
急炊大饼偿饥乏,多博村酤劳苦辛。
闭廪归来真了事,赋诗怜汝足精神。